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022年5月1日施行
出台背景: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社会氛围。
主要内容:
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内容从五章四十条完善至八章六十九条,由现行法的3400余字修改为10000余字,内容更加充实。包含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等内容。
新法亮点:
1.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2.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包含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作出奖励、税费优惠等激励政策;
4.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
司法解释
《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出台背景:
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问题面临着新情况、新形势。修改《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是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要求的重要举措。
主要内容是:
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由原来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修改为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将被扶养人生活费由原来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修改为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以及被扶养人生活费不再区分城乡居民分别计算,而是统一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的城镇居民指标计算。
新法亮点: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本次修改是为落实党中央关于“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的要求,聚焦赔偿标准城乡统一问题。修改共涉及《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2条、第15条、第17条、第18条、第22条、第24条六个条文,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以及被扶养人生活费由原来的城乡区分的赔偿标准修改为统一采用城镇居民标准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 法释【2022】13号》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出台背景:
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辖制度,合理定位四级法院审判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知识产权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主要内容:
1.规定发明专利等七类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第一审民事、行政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省会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集中力量公正高效审判专业技术性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管辖规定》明确涉及发明专利等权属、侵权案件由上述特定法院管辖,而将不涉及较强专业技术性问题的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作为普通知识产权案件确定管辖。《管辖规定》施行后,涉及发明专利等的第一审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将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属和侵权纠纷、涉驰名商标认定第一审民事、行政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为便于案件特别多的个别地区将此两类案件下沉,《管辖规定》还明确了除外观设计专利行政案件外,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后,也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3.除《管辖规定》明确的特殊类型案件外,其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标准的通知》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主要内容:
1.确定了具有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及其管辖区域。除个别地区外,每个中级法院辖区内至少有1个基层人民法院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
2.确定了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诉讼标的额标准。《通知》充分考虑各地区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分布不均、诉讼标的额差异较大等实际情况,同时为确保标准相对简单明了,便于当事人诉讼,除广东省有两种诉讼标的额标准外,其他省份实行省内一种诉讼标的额标准。
注:《通知》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同步发布。施行前,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经收到当事人起诉材料的,继续审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九兴大道14号凯乐国际2栋5楼
四川省西昌市北碧府路66号康宏国际A座10楼4号
电话:028-68731288 / 0834-3658631
Email:404594185@qq.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1302462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